“寒食”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成为全国性的节
“寒食”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成为全国性的节日,以禁火、冷食为主要习俗,禁火时间为三天。唐代人不仅传承了长期以来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的传统,而且衍生出“郊祭”这一新的重要节俗。官方顺应人情,因俗制礼,将其编入《大唐开元礼》的“吉礼”,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礼制。为了方便大臣们扫墓祭祖,朝廷专门安排假日,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郊祭这一节俗的盛行。
不过,寒食节正值季春,春和景明,春光烂漫,自六朝以来极为盛行的三月三上巳节,也在这一时段。上巳节源于古老的修禊习俗,在唐代发展为临水宴饮、郊外游春的盛大节日。朝廷对这种“上墓欢乐”的风气很是不满,高宗、玄宗都曾下诏申斥,却终究无法阻止唐人在寒食期间并行郊祭、踏青之事,“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元稹《寒食日》)、“美人寒食事春风,折尽青青赏尽红”(薛能《寒食》),本应悲凉肃穆的寒食节,被唐人过成了绚丽多彩的节日。
“清明”作为节气名称,早在先秦就已出现,但是直到唐代早期,依然只是节气,并未形成节日习俗,以“清明”为主题的作品,偏重于表现时节之美好、游乐之欢欣,宋初王禹偁怜惜自己“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俨然以赏花饮酒为清明标配,苏轼更是特意给好友李公择写信,郑重其事地强调说:“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美,无如此节者。”不过,唐代政府把“清明”这一天定为禁火后改用新火的日期,而且由于寒食节是一个时间段,清明被包含在寒食节之中,作为节气的“清明”与作为节日的“寒食”,由于时间巧合的缘故而被联系在了一起。
北宋沿袭了唐代以来对寒食节的重视,休假七日。“太平日久”,“辇毂之下”遂呈现孟元老在“清明节”标题下描绘的场景:寒食节流行炊熟、插柳与女子上头等习俗;清明成为拜扫新坟的正日子,街道中车马填塞,市面上香烛纸马生意火爆;踏青游春之人把开封郊野变成了闹市。在一个节日里,同时呈现禁火扫墓与踏春赏青的矛盾主题,在唐代还显得有些尴尬,唐代皇帝还将“寒食上墓,复为欢乐”视为伤风败俗之举而试图加以遏制;到了北宋时期,这种纠结从上到下似乎都已不复存在,一悲一喜的两种节俗出现混融,孟元老以“清明节”统领寒食、清明这一时段,似乎已有“清明成节”的意识,本来作为主角的寒食节,反倒被吸收在“清明节”之内了。
北宋徽宗时期出现的叙事长卷《清明上河图》,对人间烟火、民风百态进行了活色生香的展现,成为北宋末年东京繁华的见证。研究者认为,此画的创作时间约在徽宗崇宁末至大观初年,正是蔡京势焰熏天、炙手可热之时,身为画院画家的张择端应是受命作画,对其所倡言的“丰亨豫大”之说做出具象化的呈现。但是细心观看画家笔下的清明繁华,却感到隐隐不安,现在很多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张择端是以画“曲谏”,展现其对经济民生、城市管理、军事防守等诸多问题的忧虑。
- 看看你的手相是不是不缺钱的手相[图]
- 固原公租房怎么申请?固原公租房怎么管理?[图]
- 至味美味可对而为乎当作“可得而为乎”三群之虫指下文的水居者([图]
-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率军从镇州出发宋军刚北进随从六军有的就不按时[图]
- .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 七献神察明一献之礼质略三献之礼有文[图]
- .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图]
- 物换星移万物变化星辰运行比喻光阴过得很快王勃《滕王阁诗》“物[图]
- 冬十月癸卯令曰“诸将征伐士卒死亡者或未收敛吾甚哀之;其告郡国[图]
- 楚王曰“楚国僻陋托东海之上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上客幸教以[图]
- 阳明在这里强调了良知未尝不在、良知未尝不明的观点意思是说在人[图]